《2024年滨江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滨江区政府工作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年滨江区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23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八八战略”落地实施二十周年、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一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超预期因素增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一直不间断显现,面对内需乏力、外需趋弱重大挑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带领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完整、准确、全面
2、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压奋进、实干争先,大力落地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扎实开展“136”主题攻坚活动,全力打赢亚(残)运攻坚仗、经济翻身仗,较好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7.9亿元、增长8.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1亿元、增长5.0%;实现财政总收入462.5亿元、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2.1亿元、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05元、增长5.6%o一年以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创新、兴产业、优整治管理、促共富,努力打造具备高新辨识度的服务型政府,着力丰富时代感,全面提升国际范
3、,奋力推进现代化:一、以亚运保障提升便捷顺畅、惬意优美的品质感全面贯彻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坚决扛起亚运主会场的责任担当,坚持一流标准、最高要求,抓实抓细亚运筹办,全面助力办成了史上最成功的亚运会,带动城市出行更顺心、环境更舒心、生活更安心。第一个是亚运服务高效周到。搭建筹备期,一办两侧一督查,架构、战时运作“一中心八领域十专班”指挥体系,赛事场馆改造提升高标准完成,三大场馆和马拉松场地保障团队全情投入,6.5万名亚运城市志愿者无私奉献,亚运数字专用道等专项基础设施高效运转,要人警卫、抵离交通、食品医疗等工作全方位落实,火炬传递安全有序、氛围热烈,开闭幕式7万余名观众40分钟高效退
4、场,开幕式-田径赛事24小时快速转场,1144场赛事圆满收官。第二个是空间容貌清爽靓丽。钱塘江南岸、江南大道等重点区域绿化亮化全面提升,92条段)道路修整复新,64个主题花海景观小品亮眼出圈。城市更新加速推进,13个片区“微更新”出新出彩,山一农居SOHo提升改造基本完工,沿江公园改造提升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全区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拆除违建2.82万平方米,东冠新农村拆违促进环境整体改善;全域征迁清零强力推进,完成拆迁收购15处、交地866.5亩。完成西兴、长河、浦沿单元控规修编和青年发展型城区等专项规划研究。土地收储出让有力有序,完成收储24宗882亩、出让24宗937亩。第一工
5、业综合体建成。开工留用地项目4个、投用4个,完成18个村级留用地指标清零。三是城市运转通达有序。新开工道路10条、完工22条,建成过街天桥3处,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4条、公交站台13个,整治管理病害道路12.8公里,公共出行更加便捷。公厕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一直不间断推进,改造重点公厕25座。江南变、东冠变、协同电力隧道土建完工,中兴电力隧道、文教变、协同变建设加速推进。高频度、大力度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健全基层应急消防整治管理体系,全面开展“两个一律”攻坚行动,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四是生态本底巩固夯实。发布美丽滨江三年行动具体落地实施计划。入选省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一直不间断推进“规划
6、环评+环境标准”清单式管理改革试点,完成“环保E企管”省级试点。有序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轻量化数智化节能改造,建成“无废细胞”60个,扩绿28万方,获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清源杯”。健全“污水零直排区”长效运维机制,完成13条河道品质提升,实现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HI比例100%、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再获“大禹鼎”。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二、以创新深化践行自立自强、又高又新的使命感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直不间断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进产业链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第一个是创新平台量质齐升。落地实施创新体系聚能跃升行动,
7、发布杭州江南科学城概念性规划,编制完成“国际零磁科学谷”五年行动具体落地实施计划;极弱磁大科学装置首个交叉研究平台开工建设;区块链与数据安全、经血管植入器械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院落地;浙工大网络安全研究院、浙大城市学院滨江创新中心投用;新获批省级创新联合体2家、市级以上研发载体145家,省级研发载体共计638家、居全省第一;白马湖低碳节能技术、滨创低空立体交通系统入选市概念验证中心;南部科创中心分基地、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二期投用。第二个是创新要素协同汇聚。创新投入一直不间断加强,拨付产学研专项资金超9亿元,全社会R&D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10%左右、居全省第一。政策更加精准有
8、力,制(修)订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专精特新等专项政策,下达区级惠企产业资金62.3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56.1亿元。金融支持不间断强化,新设产业基金合作子基金8只、规模37.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L4亿元。人才服务生态一直不间断优化,新入选国家级、市级海外领军人才数均创历史新高,新引进省顶尖人才2人,新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6个、列全市第一;新增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新引进大学生超4.1万人、列全市第一;提前完成人才房三年倍增具体落地实施计划、数量达10094间,发放各类人才购房、租房补贴5.9亿元。三是创新成果可圈可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7699件,每万
9、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700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390件,均保持全省第一。新获批发布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7项。海康威视获全省首个制造业领域中国质量奖。新立项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具体落地实施计划项目33项、居全省第一,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4项、列全市第一。预计完成技术交易额450亿元左右、居全省第一。科技成果转化指数蝉联全省第一,连续三年获省“科技创新鼎”。四是高新产业融合集聚。优势产业聚链成群,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8个;开工24个、摘牌9个、落点21个;高新产业、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2.1%、20.5%(均含滨富、滨萧);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集成电路、机器人三大产业集群规模
10、均居全省第-O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不间断完善,新能源实现营收457.1亿元、增长46.8%,节能环保实现营收460.5亿元、增长4L9%,AlGC产业创新中心建成投用,全市首个智能网联车辆全域开放先行试点启动。数实融合深入推进,新增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16家,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86.7%、全省第二。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834亿元、增长7.0%,总量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1543.4亿元、增长9.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866.1亿元、增长7.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5.6%;获“浙江制造天工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数字经济综合评价稳居
11、全省第一。三、以改革攻坚强化乘势而上、破局开新的奋进感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与时俱进、整体谋划,试点先行、注重实效,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间断激发动力活力。第一个是政务服务体系一直不间断健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扎实推进,成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1+N”24小时不打洋服务模式一直不间断优化;建成标准“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入选省级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知识产权集成服务改革深化推进,4项改革经验获国家、省市推广,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全省唯一。完成街道财政体制改革。股权转让“一件事”、市内跨区迁移“一件事”等商事制度改革平稳推进。
12、第二个是产业整治管理体系日臻完善。区街平台为企服务职能体系优化调整,现代产业社区模式探索推进,“企业HR调解联盟”等产业园区整治管理经验全国示范,首批6个暖企小站试点先行,“沙盒监管”“企业信用信息自主承诺公示”等新型监管模式一直不间断推进,直播电商合规指引等规范有效运转,区级统筹联动、街道平台属地主责、产业社区贯通协同、产业园区专业运营、行业企业规范严身律己的产业整治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1+2+N”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三是城市整治管理体系优化升级。“城市管养一体化”试点探索。“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深化推进。完善社工队伍规范管理机制,“一长二员”机制一直不间断深化,“滨豆”全
13、域积分系统应用推广,“1+6+X”基层整治管理模式基本形成。缤纷社区入选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建成美好生活共同体6个、省市未来社区21个,加强“清和滨江”建设,物业提档升级深化推进,社区功能不间断完善。四是数据流通体系加速成型。杭州数据交易所揭牌,“数据要素合规流通数字证书”首创首发,省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场景落地,全国首批数联网接入一体机交付投用,初步构建起“三数一链”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框架和数据要素整治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健全数据流通规范体系,牵头、参与起草数据资产确认等多项省级标准。“中国数谷”揭牌及系列峰会成功举办,数据产业联盟成立,数据要素产业生态日益浓厚。四、以开放提升展现抢
14、滩突进、再造优势的责任感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以制度开放为核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开放平台载体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进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第一个是总部企业梯队一直不间断壮大。企业梯次升级发展矩阵不间断建强,新增上市公司3家,共计培育72家、总量全省第一;发布总部经济政策,获市首批总部企业99家、列全市第一;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隐形冠军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0家;新增科技领军5家、科技小巨人13家,均居全省第一;新认定国高企515家,有效国高企达2601家;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10家,居全省第一;新认定瞪羚企业264家;新设企业2.07万家,增长
15、23.5%,数量列全市第一。第二个是数字自贸建设一直不间断发力。全面落地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启用省数据出境合规导引服务系统,跨境支付、便利化数据跨境流动等7项制度创新成果获省市示范推广。一直不间断优化通关服务,探索“云查检”监管模式;“原产地签证陪跑工作室”揭牌;上线全国首个3C免办备案系统,办理时长压缩至秒办,共计节省企业认证费、关税支出超6亿元。一直不间断推进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考核优秀、排名全国第一。全区外贸出口总额108.6亿美元,占全国份额3.2%。;实际利用外资9.3亿美元。三是产业平台基地一直不间断建强。物联网小镇、互联网小镇省级考核优秀,滨江创意
16、小镇省级命名,智造供给小镇、数字健康小镇加快建设。江北孵化阵地一直不间断做强,完成“北企南迁”318家。滨富、滨萧特别合作园区)协作机制不间断健全,新落地项目12个,总投资114.3亿元;富芯一期顺利投产。“中国视谷”核心区加快建设,设立30亿元规模“中国视谷”产业基金,已投项目6个,带动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五、以兼收并蓄建立自信包容、共生共融的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体验足上下功夫,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更为了丰富、更高质量。第一个是历史文脉震续传承。大力传承发扬本土文化,长河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开街并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浦沿渔码头建成开放,西兴过塘行码头专项陈列馆获市级乡村博物馆,“千年古镇诗意西兴”传统风貌区、“悠悠长河创享白马”综合品质区入选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名单。加强考古发掘,成立考古工作站,完成考古勘探24件。强化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浙江非遗之家落户,胡庆余堂获评市级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