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03053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医院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完整版)目录卫生院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汇编1(完整版)1一、首诊负责制度2二、三级查房制度2三、会诊制度3四、分级护理制度4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5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6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7八、术前讨论制度8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9十、查对制度9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0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0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1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12十五、病历管理制度13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4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5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6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

2、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二)基本要求1 .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2 .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3 .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4 .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

3、医师。2 .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3 .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4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5 .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6 .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

4、度。(二)基本要求1.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2 .按病情紧急程度,会诊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机构内急会诊应当在会诊请求发出后10分钟内到位,普通会诊应当在会诊发出后24小时内完成。3 .医疗机构应当统一会诊单格式及填写规范,明确各类会诊的具体流程。4 .原则上,会诊请求人员应当陪同完成会诊,会诊情况应当在会诊单中记录。会诊意见的处置情况应当在病程中记录。5 .前往或邀请机构外会诊,应当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四、分级护理制度(一)定义指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别护理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

5、应当按照国家分级护理管理相关指导原则和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制定本机构分级护理制度。2 .原则上,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个级别。3 .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变化动态调整护理级别。4 .患者护理级别应当明确标识。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一)定义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值班和交接班机制保障患者诊疗过程连续性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性医疗值班体系,包括临床、医技、护理部门以及提供诊疗支持的后勤部门,明确值班岗位职责并保证常态运行。2 .医疗机构实行医院总值班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医院总值班外,单独设置医疗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总值班

6、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3 .医疗机构及科室应当明确各值班岗位职责、值班人员资质和人数。值班表应当在全院公开,值班表应当涵盖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蓼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

7、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2 .疑难病例均应由科室或医疗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讨论。讨论原则上应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机构外人员参加。3 .医疗机构应统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的格式和模板。讨论内容应专册记录,主持人需审核并签字。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4 .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有2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定义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急危重患者

8、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抢救资源配置与紧急调配的机制,确保各单元抢救设备和药品可用。建立绿色通道机制,确保急危重患者优先救治。医疗机构应当为非本机构诊疗范围内的急危重患者的转诊提供必要的帮助。3 .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4 .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八、术前讨论制度(一)定义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

9、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5 .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医疗管理部门审定。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6 .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

10、同意书。7 .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一)定义指为全面梳理诊疗过程、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死亡诊断、诊疗过程等进行讨论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 .死亡病例讨论原则上应当在患者死亡1周内完成。尸检病例在尸检报告出具后1周内必须再次讨论。2 .死亡病例讨论应当在全科范围内进行,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3 .死亡病例讨论情况应当按照本机构统一制定的模板进行专册记录,由主持人审核并签字。死亡病例讨论结果应当记入病历。4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对全部死亡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十、查对制度

11、(一)定义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二)基本要求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

12、复制文本内容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定义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按照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4 .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一)定义指为保障患者安全,对于本医疗机构首次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或诊疗方法实施论证、审核、质控、评估全流程规范管理的制度。(二

13、)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应当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宜、能够进行临床应用的技术和项目。2 .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本机构医疗技术和诊疗项目临床应用清单并定期更新。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审批流程,所有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经过本机构相关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临床应用。4 .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前,要充分论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技术风险,并制定相应预案。5 .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的专业人员范围,并加强新技术和新项目质量控制工作。6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动态评估制度,对新技术和新项目实施全程追踪管理和动态

14、评估。7 .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定义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1 .医疗机构应当分别建立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且可追溯。2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调整。3 .出现危急值时,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的部门报出前,应当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检验的项目,应当及时复检并核对。4 .外送的检验标

15、本或检查项目存在危急值项目的,医院应当和相关机构协商危急值的通知方式,并建立可追溯的危急值报告流程,确保临床科室或患方能够及时接收危急值。5 .临床科室任何接收到危急值信息的人员应当准确记录、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立即通知相关医师。6 .医疗机构应当统一制定临床危急值信息登记专册和模板,确保危急值信息报告全流程的人员、时间、内容等关键要素可追溯。十五、病历管理制度(一)定义指为准确反映医疗活动全过程,实现医疗服务行为可追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医疗文书的书写、质控、保存、使用等环节进行管理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住院及门急诊病历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严格落实国家病历书写、管理和应用相关规定,建立病历质量检查、评估与反馈机制。2 .医疗机构病历书写应当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并明确病历书写的格式、内容和时限。3 .实施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电子病历的建立、记录、修改、使用、存储、传输、质控、安全等级保护等管理制度。4 .医疗机构应当保障病历资料安全,病历内容记录与修改信息可追溯。5 .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