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工艺伦理实践到设计伦理的自觉-ConsciousnessfromthePracticeofHandicraftEthicstoDesignEthic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手工艺伦理实践到设计伦理的自觉-ConsciousnessfromthePracticeofHandicraftEthicstoDesignEthics.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从手工艺伦理实践到设计伦理的自觉ConsciousnessfromthePracticeofHandicraftEthicstoDesignEthics作者:朱怡芳作者简介:朱怡芳(1980-).女,青海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手工艺伦理、工艺美术史、工艺美术产业与政策。江苏徐州221116原文出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8年第20183期第68-71页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分析手工艺伦理实践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思想,论证了设计在手工艺历史文脉关联中的伦理共识,以及设计实践与理论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设计伦理建构的自觉。本文不但提出手工
2、艺伦理的本质是获得“美德”,其范畴不仅限于职业伦理;还归纳了设计伦理的四项根本内容;最后强调了参与整个伦理文化传承与体系建构的设计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期刊名称:造型艺术复印期号:20印年06期关键词:手工艺/伦理/美德/设计/哲学标题注释: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玉文化传统研究(16FYSOI4)部分成果。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75(2018)03-0068-04近年来设计实践前沿领域,一些个人和团体项目越来越关注人类经济社会的贫穷与过剩问题,而且试图转变消费者即上帝、设计创造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观念。不但如此,还陆续提出设计师职业伦理准则也要求顾及后代健康、生态
3、、具有可持续性的材料、设计与环境;设计实践者和研究者日益意识到重新定义与阐释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从以人为本”为大众的设计个性化设计到设计的人类中心说主义”,那些能用、好用、让人想用的设计,到丰裕社会过剩的设计物品和贫困地区如何公平享用设计的民主性问题,促使设计实践者和研究者主动反思设计的价值、意义与未来,其路径一方面从历史经验中获得新的启示,一方面则是当代设计实践自省与理论建构的自觉。一、手工艺伦理实践通过中外设计史论文献比较,不难发现,中国设计史对设计”的宏观界定本质上有别于外国设计史仅将现代”作为设计史开端。正因为此,一部中国的设计史似乎包罗了工艺美术历史的方方面面,而中国几千年的手工艺文
4、化历史中设计”也无处不在。本文恰是在这一特色的国阍口传统前提下,来设定设计伦理生发于手工艺伦理实践的可能。1.手工艺实践中的道德性评价中国古人很早就在手工艺实践中融入了道德性评价。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文献记录、表达了手工艺与天道人伦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作为指导性总则的先秦时期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口。再到具体的手艺行业,比如糅漆。明代糅饰录的开篇乾集讲道:“凡工人之作为器物,犹天地之造化。所以有圣者有神者,皆以功以法,故良工利其器。然而利器如四时,美材如五行。四时行、五行全而物生焉。四善合、五采备而工巧成焉。”225漆工应遵守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251
5、这三法,而忌犯二戒一淫巧荡心,行滥夺目251(即过分偏重装饰而失掉了实用价值)和四失,亦忌一病一独巧不传252(即漆工艺秘不传人是不好的,应该发扬光大),其中还将漆工易犯的毛病和技法缺点归纳为六十四过252(即不恰当、不好的做法),诸如此类,既是评价漆器工艺好坏的标准,也是评价漆工水平和道德的标准。这种价值建构和道德准则在中国玉文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更加明显,从认识玉材(珍贵、尊重及与神性修饰用词的比附),到采用工艺制成玉器或与玉饰(琢磨工艺、装饰工艺的比附),再到使用玉制品(以玉比德、带玉词语的赞美褒赏,以及日常或仪礼服饰、丧葬制度中严格的用玉社会等级标准),基本构建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伦理道德
6、实践体系。此外,像“巧者和之知者创物圣人之作”“国工”等词专用来形容达到一定水准的有“美德的手艺人。织绣类女工活计的好坏往往反映出女性是否贤良淑德。起观想修行作用的绘画唐卡,若在形式上不恪守标准、不能感人地传递教义,则是艺僧对供养人和佛的大不敬,致使修行不得圆满。评价一门手艺是好”的,那些合理的功能、赏心悦目的形式、精湛的技艺以及诚信的契约精神、作者的德行都在评判标准之列。2 .手工艺伦理的本质与范畴手工艺伦理的本质在于获得“美德。手工艺劳动能让人专注勤劳自食其力(衣、食、住、行、用靠智慧来设计制作、谋生手段)、美丽(比如绣娘)、尊重(人是自然的组成而非凌驾,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奉献(付出心血
7、)、节制(从劳作的节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歇、资源利用、行规对生产规模的约限),而这些特征都属于“美德品质。美德又具实践特性,手工艺的传统中包含了实践美德必须遵从的准则个体生活准则和道德传统的社会准则。而个体行为发生在道德传统的文脉中,即学习手艺知识与技能存在于做一个手艺人的持续传统中。所以手工艺伦理是在约限中完成对自由、自我的规训。手工艺伦理并非单纯的职业伦理,其范畴主要包括:(1)人伦:能尊重传统,尤其是尊师敬祖,入门学艺先后有序,同门同行有仁信。(2)生态伦理:能尊重自然和材料,适度开采和使用,因材施艺、和出于适。(3)职业伦理:遵循传承已久的手工艺行业规范,本分地恪守门派,保密不夕M专绝技
8、,不抢同门的活计。(4)教育伦理:缘心感物,尽心知性,美善相乐,自明诚与自诚明,尽善尽美。3 .国外重要手工艺伦理思想手工艺与道德关联的分析,不仅是在中国,而且在西方诸多理论家的道德主题中也早有论说,甚至可追溯至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每一种工艺都有它可能成为的样貌,实践过程就是一个确证它成或不成的过程,成为什么样的工艺品,主要在于进行实践活动的工匠本人。不过他还进一步指出,工艺只作为反映人的品德修养的某个方面,判断一个人是否拥有诸美德,比他事事都能做对更重要的是必须明白他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3作为实践伦理的支持者,当代伦理学家麦金泰尔认为手艺之所以不能避讳谈及道德,因为手工艺可用于阐
9、释传统,要通过传统的传习来巩固道德,就像中世纪时期知识的传承和传统,基本离不开师徒相传、严格服从且互信的手工艺行业。英国社会人类学家詹姆斯莱德劳基于此观点强调了遵从标准获得美德只是一方面,而犯错和纠正才是践行并获得美德的重要方面,一种技艺最开始多通过模仿,但只有不断实践、反复练习甚至出错,才能让主体明白为何这么做和该怎么做。4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曾提供自我技术理论来建构主体道德的解决方式。个体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或者他人的帮助,进行一系列对他们自身的身体及灵魂、思想、行为、存在方式的操控,以此达成自我的转变,以求获得某种幸福、纯洁、智慧、完美或不朽的状态。5手工艺之所以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可能,
10、正是因为主体每遇到一次设计和制作的困难,就有一次实施自我技术的机会,在不同机会中反复实践,最终内化为经验的同时,也规训并形成稳固的自身道德理念和标准。二、设计伦理建构的自觉研究伦理学历史会发现,传统的伦理道德重在规训、实践、责任和实现群体价值的“美德;而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引发的批判性反思,强调现代伦理应当重视个体的人性自由和对个体价值的尊重6。当然,这并不代表传统的就不尊重个体的人性,现代的就能让人获得真正的自由。设计与现代性的关系,导致了现代甚至后现代文化背景下思辨设计伦理的必然性,问题与困境促使设计实践者、研究者在设计中寻找处理自由与责任、个性与规训关系的方法,从而确立其价值与意义。1 .手
11、工艺伦理共识中的启发通过历史文化、个案例证、亲历体验、社会调查、理论诠释等多个维度的梳理发现,无论是手工艺人,还是具有手工艺经验的设计师,又或是工艺与设计的研究者,较易形成以下伦理共识:第一,手工艺(含设计过程)能使人获得幸福感、成就感,手工艺的终极价值就是让人认识并实现幸福。(BruceMetcalf,1997;TonyFry,2009;PeterKorn,2013)第二,手工艺(含设计活动)使人获得真知、智慧和美德。(AriStotIe,ancientGreece;PeterDormer,1997;PeterKorn,2013;AlasdairC-MacIntyre,2007;JamesL
12、aidlaw,2014)第三,手工艺(含设计行为)是证明人的存在和意义的实践,是将所谓主体认知通过无形的知识(技艺)来不断的实践、规训。(MichelleFoucault,1988;PaulGreenhalgh,1997;PeterDormer,1997;BarryWasserman,2000;RichardSennett,2008)o第四,手工艺(设计)对手工艺人(设计师)信仰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手工艺实践者(设计实践者)在处理个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会群体)的关系时构建着信仰价值观。(MichelleFoucault,1988;RosemaryHillf1997;Rich
13、ardSennett,2008;PeterKorn,2013;StuartWalker,2014)托尼弗莱认为设计特别是未来的设计有两个方法上的方向7112-113:一个指向自身(比如身心健康、思想、精神修行),另一个是自己存在于世的各种关系。我们是世界的肉身,通过其他人才能证明我们自身的存在8。故而,不存在一个人的文化,只有一群人的文化。从根本上讲,这两个方向都属于伦理哲学的范畴。狭义的设计既是现代主义以来具有职业属性的概念,也涵盖手工艺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设计构想和设计过程。其实从现代主义设计启蒙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开始,精英阶层标榜的设计理想充分体现出设计的伦理意识,直到当代设计在商业化市场中
14、成熟,人作为设计尺度正在发生从坐标系到坐标轴的转变。长期以来有坐标系意识的设计中,人既是设计主体,又是设计的根本目的。所谓实用、经济、美观”等设计原则,本质上都是“人的需求和人的体验原则。然而,传统哲学思想的复兴、生态主义思潮的涌现,促人反思:“人只是坐标系中的一个轴向维度,而不是设计的全部。从一种原则9、功能口0,到作为境界11、职责口2、精神13,伦理意识不断升华,已然将设计发展引向新的维度。2 .方法论导向下的设计伦理设计成为一门学科之初,缺少相关哲学、科学的方法体系,在艺术学、历史学、实用艺术基础上建构起来的设计学不断证明作为一门实践应用学科的位置,并试图寻找合适的方法论以研究、解决设
15、计问题,极力完善设计的理论体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设计与心理学、设计与工程学等相关理论方法的建构,为设计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但却不能解答设计价值的根本问题。七八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设计又卷入了经济学、管理学洪流,扩展出新的方法,促使设计变成一门全方位的人的文化学科。90年代,设计成功地深入到生产、消费与市场利益链的发展逻辑之中,设计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工具,利益欲望绑架并夸大了设计经济价值造福人类的能力,导致必然面临增长极限的困境。人类不断创造和发展不同理论、概念,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开辟、发现解决困境的出路。当代设计的文化实践直接影响着消费社会的到来,紧追全球文化研究的热潮,设计文化学在20世纪末兴起,再次证明了设计寻求方法论支撑的热情。然而尴尬的是,设计在这场消解与解构的文化研究潮流中沦为了泛设计。设计疑似丢失了本体,幸而,设计师和研究者在自觉意识与文化惯性下很快敏锐地发现并登上了这漫无边际文化潮流中的救生船一人类学。人类学家是文化的专家刀117,人类学作为具体研究人的生活、生产、物品、消费、教育、信仰等文化的学科,具有行之有效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其实,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外设计领域就已开始尝试应用人类学的项目和研究:公立学校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人类学应用、人类学家参与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