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000524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交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第一章路基1.1 通病特征1.1.1 填方路堤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路面纵横坡变碎、行车颠簸。1.1.2 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1.1.3 路面出现横向通裂,裂缝处出现错台。1.2 形成原因1.2.1 设计方面1.2.1.1 地质勘测资料不全,特别是一些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原沟塘地段没有勘查清楚,对横向地层分布情况也钻孔较少或静力触探布点不足,设计依据不充分。1.2.1.2 设计拟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法不当,设计处理深度不够,处理效果不明显。1.2.1.3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不设渐变段

2、造成处理路段与非处理路段交界处形成沉降突变。1.2.1.4 等载或超载预压路段预压期预计不足。1.2.1.5 软土地基路段高填土路基未按规范规定设置反压护道或反压护道宽度不足,造成填筑过程及运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地面侧向变形,强度降低甚至导致滑动破坏。1.2.1.6 高填土路段,特别是严重缺土路段,对填料的调查选择欠周到,设计取土坑沿深度方向的土质变化未能列明,造成施工中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且因不同土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能的变异,形成不均匀沉降。1.2.1.7 高填土路堤设置的暗埋式通道设计长度不足,不能满足超宽碾压要求。1.2.1.8 路基排水设计不完善。1.2.2 施工方面1.2.

3、2.1 软基处理未达到设计深度,原材料进场未按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检验,导致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1.2.2.2 软土地基路段路堤填土速度过快。1.2.2.3 使用不适宜的填料又未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或措施不到位。1.2.2.4 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形成抗水性、压缩性的变异。1.2.2.5 填挖交界或非全宽填筑或分段填筑时,交接面未作妥善处置形成的沉降差。1.2.2.6 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1.2.2.7 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1.2.2.8 分层填土辗压时压实层厚度偏厚,压实质量差。1.2.2.9 分层填土未经初步找平,压

4、实不均匀。1.2.2.10 施工检测取样未按规程操作,实测压实度存在虚假现象。1.2.2.11 巨粒土或粗粒土中所含漂石粒径过大,难以压实均匀。1.2.2.12 高塑性粘性土填筑路堤工序不连续,造成工后压实度下降。1.2.2.13 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操作。1.3 防治措施1.3.1 设计方面1.3.1.1 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应进行详细探查,尤其必须对特殊路基的设计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1.3.1.2 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路堤高度(折算成附加荷载),不同的软土埋深、层厚和土性,分段计算分析在天然地基状态下的稳定与沉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经过多方案比选确定满足稳定和

5、工后沉降标准要求的方案。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必需设置渐变段以避免路基沉降突变,渐变段的设计应按特殊设计要求进行,并需对侧向变形作出考虑。1.3.1.3 基底设计为利于实行填前压实,若遇地表湿软,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石灰、水泥或铺设土工布等措施;地下水位高或常年积水路段,除需完善降、排水设施外,还应设置隔水层(如用砂砾、碎石等渗水材料)。1.3.1.4 路基填料的采用应对拟定取土坑或借土料场沿深度方向的土层分布、土性、含水量进行调查,并列表说明,避免不同土性填料的混填或分段填筑。避免使用不宜于填筑路堤的填料,确有困难时必须提出改性措施及技术质量指标,但不能用于易产生稳定问题和下沉等敏感的部位。1.3.

6、1.5 高填土路堤设计应考虑采用土肩及边坡防护或用急流槽将水引离路堤,保证高填土路堤边坡稳定,护坡道的宽度应依照有无软土地基、填料的性质、取用的边坡坡率进行综合设计。1.3.1.6 为减少粘性土路堤结构的压缩变形,在采用掺灰处理的基础上可再掺加少量水泥(掺灰剂量宜适当调整),设计工艺上采用先掺灰(提倡采用生石灰粉)改良土性,再掺水泥进一步改良土性,以提高路堤结构刚度。1.3.2 施工1.3.2.1 施工单位必须根据交通部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一,提出自检要求,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在交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完整真实的施

7、工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数据、分项工程自检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1.3.2.2 对于地下水的埋置深度和地面水对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及施工影响,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补充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隔水,疏水措施。1.3.2.3 地基处理要点(1)施工顺序:无论何种处理方法,都应按设计要求先开沟排水,再清表整平原地面,做好填前压实,并整出一定的横坡度。设计竖向排水体处理的地基,应在铺设下半层砂或砂砾垫层后,方可打设排水体。排水体顶端应按设计预留一定的长度(30Cm左右),最后再铺设上半层砂或砂砾层。设计采用复合地基处理的地基,应在原地面整平后,采用轻型碾压机械适当碾压,使之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再作地基处理。沟塘必须

8、在清淤换填分层碾压至相邻地面高程后,方可进行地基处理。(2)所有用于地基处理的材料,都必须按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采购、堆放和使用。(3)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要求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时,其机械设备性能应符合接地压力与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相适应;打设塑料排水板严禁出现扭结、断裂和撕破滤膜等现象。剪断板体时,要预留足够的外露长度。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板体的打设标高。土工织物铺设时,要求做到绷拉无皱折。水泥搅拌桩处理时,其施工机械应按水泥喷入的形态(即粉喷法或湿喷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组合。采用粉喷法,其粉体发送器必须配有粉料计量装置,并准确记录水泥的瞬时喷入量和累计喷入量,施工前应先以实际

9、使用的水泥,进行室内配方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应进行不少于5根的成桩工艺试验,取得满足设计喷入量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灰量等技术参数;确定搅拌的均匀性;掌握下钻桩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根据地层、地质情况确定复喷范围。复搅深度必须保证大于6m,粉喷桩的检测可采用静力触探或钻芯取样试验法。挤密碎石桩处理时,需采用DE4060系列管式振动沉桩机,内置平底活页式桩尖,桩管直径一般为377mm或426mm,并设有二次投料口,最大沉桩深度能达20m。施工顺序从四周边开始向中心进行,相邻两根桩必须跳跃间打。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挖除桩管带出的泥土,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口。

10、施工中应记录沉桩深度、制桩时间、每次碎石灌入量、反插次数等,并按规定作质量自检记录,施工中如发现土层有较大变化,投料量或沉桩速度异常应立即停工,并报告监理。1.3.2.4 路堤填筑要点(1)路堤填筑与速率控制:地基处理完成后,应适时进行路堤填筑。对于竖向排水体处理地基完成后,即可填筑;对于水泥搅拌桩处理的地基,应在一个月后填筑。其填筑速率要动态控制,当日变形量沉降不大于IOmm/d、水平位移不大于3mmd时,一般可以正常填筑;若日变形(沉降和位移)陡增,就必须增加测次,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停止加载或减缓填土速率或卸载等)。(2)填筑宽度:应按设计施工坡率超宽碾压要求控制。摊铺厚度

11、,要拉线控制,并经常检查。(3)堆载预压与沉降补方:堆载预压时间越长,工后沉降就越小。因此,对有预压要求的路段,在施工中应尽可能早地安排堆载。堆载顶面要平整密实有横坡。沉降后应及时补方,一次补方厚度不应超过一层填筑的厚度,并适当压实。施工单位每月均应测定沉降量,并向监理报告一次。严禁在预压期不补填,而在预压后期或在路面施工时一次补填的做法,以免引起过大的沉降发生。(4)位移观测:对于路堤施工的安全稳定,位移的观测比沉降观测更重要。施工时必须按规定埋设位移观测桩,并坚持正常观测记录。1.3.2.5 细粒土(含粉土、粘性土等)易受降雨及气温等的综合影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合理安排工期,组织连续施工

12、,雨后必须复压,过冬要注意覆盖,后续施工前必须复验。1.3.2.6 应针对粉性土在填筑过程中的稳定性(如雨水冲刷等)进行分析,并采取临时排水措施。1.3.2.7 路基施工过程应针对不同性质的填料及辗压工具性能选用不同的压实厚度。如轻型钢轮压路机适用于各种填料的预压整平;重型钢轮压路机适用于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石土;重型轮胎压路机适用于各类土,尤其是细粒土;羊足碾则需与钢压路机配合使用,对细粒土的压实效果较佳;振动压路机则宜于用作砂类土、砾(碎)石土和巨粒土,若用于细粒土的辗压则效果相对较差。1.3.2.8 填料的含水量对压实效果影响极大,施工前应根据标准击实试验取得的数据,按照施工气候条件及试压

13、结果作出适量调整。1.3.2.9 过湿粘性土的处理推荐使用生石灰粉替代块灰改良土性,另掺2%-3%的水泥(需由试验确定,石灰掺量可适当调整)以增加压实层的早期强度和刚度,减少压缩沉降。1.3.2.10 采用粗粒或巨粒土填筑路基时,应根据压实机械的性能合理确定分层压实厚度,并需对最大粒径加以控制,一般路床下层最大粒径以不大于压实层厚的2/3为宜,超过限定粒径的巨粒料应在出料场前先加以剔除,路床最上层应控制粒径小于IOcm,以利于路床顶面平整度的控制。第二章路面我省高等级公路路面常用结构型式习惯采用三层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或水泥混凝土面层,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和石灰粉煤灰、石灰粉煤灰土底基层,然而由于建

14、成初期沥青面层的透水性及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层对施工工艺的较高要求,需要的养生周期与建设工期之间的矛盾又比较突出,使一些路段路面质量通病时有发生。2.1 通病特征沥青路面通病的外观特征是路面早期出现纵横向裂缝、网裂、泛油、起皮、车辙、拥包、坑塘、松散。水泥混凝土路面通病的外观特征为路面早期出现纵横向裂缝、交叉裂缝、露骨、填缝料损坏、唧浆、沉陷、板角断裂、板边破损。2.2 形成原因2.2.1 沥青路面2.2.1.1 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厚度不足。2.2.1.2 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不当。2.2.1.3 沥青面层混合料进场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拌合不匀、离析、粘结力差。2.2.1.4 辗压不及时,压实度不

15、够空隙大或有微细裂纹,路面渗水,加之路面结构防水、排水设施不健全,形成水损坏。2.2.1.5 下封层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未成型或强度不足的基层在路面渗水、排水受阻和行车作用下,使受浸泡的基层顶面变软、唧浆、路面变形,继发裂缝、松散、坑塘。2.2.1.6 半刚性基层未成型强度不足;半刚性材料底基层采用路拌法施工,留有素土夹层。2.2.1.7 油石比控制不当,粘层油用量过多。2.2.1.8 中、下面层层面污染,层间结合不良。2.2.1.9 路基不均匀沉陷。2.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不足、面板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基层强度低,基层表面未设封层或封层渗水,路基不均匀沉降,胀缩缝

16、损坏漏水,行车后引起唧浆、板底脱空,形成错台、裂缝、断板等早期破损。2.3 防治措施2.3.1 设计方面2.3.1.1 路面结构选型路面结构设计,应优先选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若具备拌和、运输、摊铺相匹配的大型机械化施工设备,修建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复合式路面也是可行的。高等级公路收费广场,宜建水泥混凝土路面。2.3.1.2 路面结构组成(1)沥青面层沥青混合料应采用经试验论证,优选适合江苏地区特征的沥青混凝土密实式矿料级配曲线范围,作为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依据。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应采用马歇尔试验指标设计与理论密度设计双控。沥青面层的设计层厚应与所选沥青混合料的类型相匹配。(2)基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